阵容的强度直接决定了玩家在PVP和PVE中的表现。合理的舰队搭配可以应对不同类型的敌人,包括高护甲目标、高速舰群以及空中单位。核心思路是通过前排吸收伤害,中后排提供输出或辅助功能,同时根据敌方阵容特点调整舰船类型和武器配置。
针对以战列巡洋舰为核心的重型舰队,推荐使用高闪避护卫舰搭配反大型舰武器。这类阵容能有效规避敌方火力,同时通过鱼雷或导弹系统对大型目标造成持续伤害。面对以航母为主的空中压制阵容,则需要优先部署防空型舰船,如搭载脉冲炮或区域防空导弹的驱逐舰,确保制空权不被敌方掌控。
攻城战中,舰队需要兼顾对城防火力的抵抗能力和攻城效率。攻城专用舰如雷利亚特战术鱼雷型能快速清理敌方护卫舰,而澄海级重型护卫舰则能稳定输出。需避免纯小型舰编队,因其对高等级城防伤害效率较低。若敌方舰队以高速驱护为主,可选用刺水母、蜂巢守卫者等针对性舰艇,通过高命中武器压制其机动优势。
资源争夺战中,阵容需平衡机动性与持久作战能力。货拉拉载机型等多功能舰船可携带护航艇增强泛用性,而工程舰与仓库舰混编能提升采集效率。此类场景下不建议投入过多大型舰,以免因战损导致资源浪费。若遭遇封锁战术,可通过侦查舰提前探路,主力舰队采用分批次增援策略化解包围。
后期大规模会战中,阵容需严格遵循前排抗伤、中排输出、后排支援的黄金比例。ST59级防御战列巡洋舰或乌拉诺斯之矛级可作为核心前排,配合谷神星级支援型驱逐舰提供修复能力。输出位优先选择创神星鱼雷型巡洋舰等对舰特化单位,确保在胶着战中积累优势。所有阵容都需预留至少10%指挥值用于紧急撤退或战术调整。
最终强度取决于蓝图研究深度与技术值分配。同一舰船在不同加点方案下可能承担完全不同的战术角色,例如红宝石级轨道炮护卫舰既可作前排闪避坦,也能转型为对小型舰特攻手。建议根据常用阵容优先强化关键模块,而非盲目追求全舰种均衡发展。实战中需灵活运用舰队编组命名功能,通过战术欺诈迷惑对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