训练侦查飞机是提升战场情报获取能力的关键环节。首先需要在军工厂中解锁并生产侦察机单位,这一过程依赖于军工厂的等级和科技研究进度。军工厂等级越高,可同时训练的侦察机队列越多,训练速度也会显著提升。科研中心需提前完成侦察技巧等相关科技研究,否则无法解锁高级侦察机单位。训练时需消耗钢铁、石油等资源,资源储备不足会直接影响训练效率。
训练侦察机的核心在于平衡隐蔽性、速度和视野范围三大属性。隐蔽性决定侦察机被敌方发现的概率,速度影响移动和撤退效率,视野范围则关系到情报收集的广度。通过科技树升级可针对性强化这些属性,例如燃烧引擎科技能提升速度,伪装技术可增强隐蔽性。侦察机的训练数量并非越多越好,需根据当前战场需求和资源消耗合理规划,避免过度占用军工厂产能。
侦察机的实际运用需要配合战术部署。在军工厂训练完成后,需通过司令部将其编入作战序列,并指派军官指挥。高后勤属性的军官能减少侦察机执行任务时的资源消耗,而高学识军官可提升情报分析效率。侦察机群通常以编队形式出动,建议单次派遣数量不低于100架以确保任务成功率,同时降低被敌方拦截的风险。雷达站的同步建设能为侦察机提供实时战场动态支持。
后期发展需注重侦察机的持续升级与维护。通过军工厂的研究训练功能,可消耗研究点数永久提升侦察机基础属性;普通训练则需消耗资源进行临时强化。建议优先升级速度属性以应对突发战况,其次提升隐蔽性避免被敌方防空系统锁定。当新型侦察机单位解锁后,应及时在军工厂切换训练目标,淘汰落后机型。侦察机损失后需快速补充,保持稳定的情报网络覆盖。
侦察机训练体系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战场主动权。从基础生产到属性强化,从战术编组到持续升级,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密规划。合理分配军工厂产能,科学搭配科技研究顺序,精准把控战场情报需求,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侦察机的战略价值。侦察机仅是情报体系的一部分,需与陆军、海军单位协同才能形成完整作战链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