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军作战的核心在于兵种搭配、战术布局和战场情报的综合运用。海军单位包括驱逐舰、巡洋舰、战列舰和潜艇,每种舰艇的功能定位不同,需根据敌方阵容灵活调整。驱逐舰机动性强,适合侦察和骚扰;巡洋舰攻防均衡,可作为舰队中坚;战列舰火力厚重但行动迟缓,需其他舰种掩护;潜艇擅长隐蔽突袭,但防御薄弱需谨慎部署。混编舰队能有效弥补单一兵种的缺陷,例如战列舰与驱逐舰配合可兼顾火力与机动性。
海军作战需优先掌握战场地形与敌方动向。地图中的岛屿和海峡是关键战略点,控制这些区域能封锁敌方补给线或形成包围。通过侦察机或驱逐舰提前探测敌方舰队位置,避免遭遇伏击。若敌方以航母为主力,需集中火力快速击沉;若敌方侧重潜艇,则需加强反潜能力,部署驱逐舰或巡洋舰进行反制。情报优势能大幅降低作战风险,例如预判敌方行进路线后,可提前在必经海域设伏。
战列舰应居中或靠后,避免暴露于前线;驱逐舰分散两侧,负责拦截敌方轻型单位或吸引火力;潜艇潜伏于深海区域,待敌方主力进入射程后发起突袭。战斗中需实时调整阵型,例如遭遇敌方轰炸机时,舰队应收缩防御圈并优先击落空中单位。指挥官需灵活切换集中火力或分散牵制战术,例如对单体高价值目标(如航母)使用集火指令,而对密集小型单位则采用范围打击。
海军与其他军种的协同作战至关重要。空军可为舰队提供空中掩护或对地轰炸支援,尤其在攻击敌方港口时,轰炸机可削弱岸防设施。陆军占领沿海城市后,能为海军提供补给点,延长舰队作战半径。合理使用策略卡可临时提升海军属性,例如干扰射击降低敌方命中率,全军突击增强己方攻击力。需注意补给线安全,避免舰队因燃料或弹药不足陷入被动。
后期作战需注重科技升级与军官培养。优先研发提升舰艇火力、装甲和机动性的科技,例如战列舰主炮射程或潜艇潜行时间。军官技能选择应以舰队需求为导向,例如配备舰炮专精的军官可强化战列舰输出。定期通过军事任务或活动获取高级军备,逐步替换低级舰艇。一支配置均衡、指挥得当的海军将成为掌控海域的核心力量。